Page 11 - 《光辉人生》淮安区第二卷
P. 11

宋荣泰 男,汉族,淮安市楚州区人,1927 年 8 月出生,
                                            1947 年 8 月参加革命工作,高小文化。1949 年 10 月任施河区

                                            国雅乡乡长、指导员,1952 年任施河区青年干事,1953 年在淮
                                            安县百办门市任组长,1955 年任淮安县粮食局城南仓库站长,

                                            1975 年在淮安县治淮工程团工作,1980 年 1 月在淮安县水利局
                                            工作。

                                                1983 年 1 月离休。









                                                  一张布票的故事




                     从建国初期始至改革开放止,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全国各地同时印制发行“四证三票”,

                老百姓吃饭穿衣全凭票证供应。它是在当时农业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实行计划经济的一个必
                要措施,也是我国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1953 年,我在县百货公司任经理,对布票有很深的印象。那时穿衣靠布证,每人每年
                发几尺,不够做一条裤子。因此,孩子们每年遇到春节穿新衣,往往是不容易的事,有的

                家庭的孩子几年才能做上一套衣服。那时的家庭孩子多,旧衣服
                舍不丢,把旧衣服改一改给小一点的孩子穿。于是就有了“新老

                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的说法。即使有的人家经济状况
                较好,如若没有布证也买不到布,更谈不上做新衣了。我的一个

                亲戚家的姑娘要出嫁,没有新嫁衣。我们几个亲戚就相互商量送
                布证到他家,以解决困难。那时的日子真苦啊。

                     在那个时期,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国家实行供需总量平衡,保
                障供应,控制销售,起到平抑物价、稳定市场、保证经济建设顺

                利进行等积极作用。但从深层的意义来看,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作者:宋荣泰)











                                                                      7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