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0 - 《光辉人生》淮安区第二卷
P. 200

反饥饿运动




                      我出生于浙江省富裕的商贾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青年时代的我思想进步,
                 1947 年在杭州高医就读时,当时商人与国民党地方政府勾结,屯货聚粮,垄断市场。老

                百姓手里即使有伪钞也买不到东西吃。于是我与同学们一起走出校门,高举自制的标语,
                举行反饥饿运动。国民党政府运用武力镇压这批爱国学生,把我和一批同学拘押起来,不

                让我们上课,不给我们睡觉,并且要求我们保证,只要不在走上街头闹事,就放我们回学
                校。我虽然口头答应,放出来的第二天,又和同学们一起,走在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前列。

                地方伪政府对这样的热血青年无计可施,最后只好出面,让商人打开门来做生意。反饥饿
                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更坚定了我从事革命的信心。





                                             把一生奉献给妇产事业




                     1948 年,学成后的我被分配到浙江省义乌县医院,成为一名年轻的助产士。工作的
                同时我不忘学习,凭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热忱的心,除了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虚心请教,还

                经常查阅资料,撰写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院领导看中了我这个肯钻肯干的苗
                子,于 1951 年派我赴浙江省卫生实验院进修学习一年。回来后,组织上把我派到当时最

                缺乏人才的浙江省杭州市妇幼保健院担任助产士,繁重的工作重担没有压垮我,因为我已
                经爱上了这个光荣的职业。在这里奋斗了四年后,我就随丈夫调动到最艰苦的、医疗条件

                相当落后的河南省上蔡县,继续从事我最热爱的助产事业。由于我对人和对工作一样的热
                情,把病人视同亲人,受到当地老百姓的喜爱,领导的赏识。1957 年,我荣获河南省上

                蔡县“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奖,同年下半年河南县委为我颁发“模范团员”奖,
                次年,荣获县政府的“标兵”奖,1960 年,我下乡支农,成绩喜人,再次被县政府表彰

                为“下乡支农模范”。面对这么多的荣誉,我没有骄傲,没有忘记党的教诲“到祖国最需
                要的地方去”。1970 年 7 月,我和丈夫一起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要求来到贫穷落后的苏北

                农村工作。来到淮安市苏嘴医院工作,在这里从事助产事业,一干就是十八年。十八年如
                一日,即使是休假,只要工作需要,病人需要,我总是乐呵呵地接受每一个任务。因为是

                偏远落后的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相当严重,有些妇女因为生了女孩,受到婆家甚至丈夫






                                                                      196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