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光辉人生》淮安区第二卷
P. 97
杨子高 男,汉族,淮安市楚州区人,1925 年 3 月出生,
1949 年 4 月参加工作。1949 年 4 月任淮安县黄庵小学校长;1954
年 6 月任淮安县石塘区政府任扫盲专职干部;1958 年 7 月任林
集区政府中心民校教导主任;1960 年 9 月任三堡乡政府业余教
育辅导员;1963 年 8 月任三堡乡农业中学校长;1965 年 9 月任
三堡乡砂滩、沙庄小学校长;1968 年 7 月任城东中心小学、张
巷小学、孙徐小学、汤朱小学校长。
1982 年 12 月离休。
难忘岁月的一件事
光阴似箭,转眼我已八十五岁高龄,虽然记忆力明显下降,但有一件事却始终难以忘
怀,回想起来,意犹未尽。
1952 年 12 月,石塘区区长张文高写信给我让我到区里接受任务,要成立一个剧团,
在春节期间演出,当时我任石塘区武高乡、黄安乡的联合组长,回来后,迅速召开了两乡
的全体教师会议,传达区下达的任务,我们尽快成立了黄武剧团,经过二十天的紧张而繁
忙的准备,到阴历十二月底完成了预演任务,春节期间,沿石塘区武高乡,石塘乡,罗桥,
赵徐、黄安一带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时值建国初期,人们的思想认识由于文化水平低而多数人对形势认识不清,重大的事
件认识不够,区政府此时让我们以剧团的形式向广大人民宣传,形式简单,容易被人们接
受,我们决定以宣传《抗美援朝》和《白毛女》两剧为主打剧,理由是:当时抗美援朝已
接近尾声,战争双方在板门店谈判,我们剧团主要演出了,我国政府针对美国纠集的十三
国集团,以南朝鲜傀儡政府为依托,疯狂攻击我国的邻国朝鲜,直指中国的新政权,剧团
把我国政府如何挫败对方的过程进行了生动再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白毛女》作
为一部典型的反封建的话剧,再现了农民受欺压的场景,使人们不忘历史,珍惜现在的幸
福安定的生活。当时受教育的人数达到一万人次,影响极大,期间,我们还根据各地的实
际情况,穿插了其他的精彩内容。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