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0 - 《光辉人生》淮阴区第一卷
P. 150

孙源祥,男,淮阴县新渡人,1922 年 6 月出生,1949 年
                                          2 月参加工作,1982 年 9 月离休。历任淮阴县运河事务所工程

                                          员、省治淮指挥部办事员、省水利厅建筑工程局助理技术员、
                                          新渡公社农水助理、淮阴县市管会办事员、新渡公社水利股长。

















                                               治淮治水 功照当代




                     孙源祥老先生正式参加工作前,是乡里的一个小干部。1949 年,孙源祥被调到淮阴

               县运河事务所做一名工程员,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治淮工作者。新中国成立时,
               人民政府百废待举,而对于这个崭新的国家而言,首先遇到的最大民生问题就是根治水患。

               因此,孙源祥等治淮工作者肩上的任务很重。到了 1950 年夏初,
               淮河流域连续降雨,中、上游支流先后漫决,淮北 20 个县、淮南

               沿岸 7 个县均受淹,有些村庄甚至全村淹没。治淮工作更加刻不
               容缓,孙源祥随着工作队走南闯北,筑堤围坝,经常在堤坝上一

               呆就是几个月,风吹日晒无所怨言。不久,治淮工作初见成效,
               毛主席亲笔题写“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锦旗,送往各地治淮机

               构。受到主席的鼓励后,工程队干劲更足,进度倍增。1952 年,
               孙源祥被调入省治淮指挥部。1955 年又成为省水利厅建筑工程局

               助理技术员。这段时间的孙源祥更加忙碌了,要东奔西跑的范围
               扩大到了整个苏北地区,江苏沿海最大挡潮闸射阳河大闸的工地上流过他的汗水;淮沭河

               工程中的二河闸、淮阴闸、沭阳闸的建设中也都有他的身影。后来,孙源祥又回到淮阴,
               做过新渡公社农水助理、水利股长,直至退休。还曾两次被乡里选举为淮阴人民代表大会

               的代表。
                     孙源祥同志一辈子都在和水打交道。“领导交代我们要做到旱涝保收,我们不仅要做





                                                                    147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