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光辉人生》淮阴区第一卷
P. 71
植技术的好处。我们事先也估计,在几内亚推广中国水稻种植技术,特别是插秧技术是有
难度,因为要使当地人在短期内改变他们老祖宗传下来的耕作方式是不大可能的。但令我
们始料不及的是,几内亚农民对我们的水稻种植技术不仅是不接受,而是非常反感和坚决
抵制。原来,以前法国人在这里推广过插秧技术,由于法国人推广不得法,结果农民不仅
没有增加收入,反而是颗粒无收。加上几内亚农村人少地多,平均每户可拥有 l 至 2 公顷
水稻田,如果要用插秧等精耕细作的种植方法,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需要的劳动力也多,
一家人是忙不过来的。此外,几内亚农村的主要劳动力是妇女,而她们一般是不着上衣的,
仅在下身围一条长裙,一块布从腰部到脚踝紧紧一裹。这样的穿着干起育苗、插秧等农活
就有诸多不便。所以,妇女尤其反对插秧等耕作技术。农民吃了苦头,有了这样的教训,
中国式水稻种植技术他们也不要。
为水稻增收做出应有工作。我们决定用国内的方法先种试验田,让他们看到中国的
插秧技术能带来的好处,待他们看到实际效果后再逐步推广。同时,我们组织了一个水稻
种植技术培训班,由当地政府选拔 10 多名稍有文化并能说法语的青年参加培训。我们一
面讲课,一面带领这批学员和他们一起种示范田。做稻田的平整时,劳动强度很大,不能
有一点坑坑洼洼,不允许有一根杂草。为了使稻田的地面更平,我们抬着一块长木板,将
稻田的表面一寸一寸刮平。我们一边作这高强度劳动的示范,一边还要不停地说话讲解。
通过讲解和实际操作,培训班的学员逐步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除草时能分清秧苗和杂草,
稻子成熟后能分清稻谷和稗子。试验田水稻收割了,丰收是非常肯定的。以前这里农民水
稻产量是每公顷 2 吨多,现在我们试验田是 4 吨多,比当地增产了一倍。看见我们试验田
水稻丰收,推广我们中国式水稻种植技术顺利多了,我们为几内亚水稻增收做出应有工作。
两年后,我告别了这个非洲国家,回到了祖国,回到了亲人身边。多少年以后,我
每每想到这段经历都回味无穷:我们曾在几内亚共和国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培育了友谊的
花朵,播撒了农民的希望。 (作者:屠文生 记录整理:芮金荣)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