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光辉人生》淮阴区第二卷
P. 12

包聿奎,淮阴北吴集人,男,1920 年 9 月出生,1949
                                           年 9 月参加工作,1982 年 8 月离休。历任民主小学教导主任、

                                           汤集小学教导主任、校长、顺河区赵集中心小学校长、高堰中
                                           心小学校长、淮阴县小学教师、进修学校教员、王营民中教导

                                           主任、淮阴市教育局教研室研究员、淮阴县五里中学、果林中
                                           学教师、淮阴县汤集中学教师、北吴集中学教师。












                                                    大雄庵记事




                   淮阴区与涟水交界的地方,曾有一座庙宇,叫大雄庵。当地老人说,它建于唐朝,

               清朝时重俢。据说庵旁曾有 3 棵白果(银杏)树,两人抱都合不拢。大雄庵有前大殿 3
               间,东廊房 5 间,后大殿 3 间,内部供奉如来佛、观世音、四大金刚等大小不一的佛像

               五、六十尊,西廊房 3 间。19 世纪 30 年代还有一个老和尚带着两个徒弟。
                   1943 年底,为了让更多贫苦农民子女走进校门,接受教育,培养更多的抗战后备人

               才,当时的淮阴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决定建设淮海区第二中学(简称“淮海二中”,也是
               现今江苏淮州中学的前身)。他们将大雄庵年久失修

               的东廊房、西廊房拆除后,盖了 14 间草房,作为校
               舍。初办时是淮阴县师范班,学员 53 人,有教师、

               知识青年、干部子弟。淮海区参议员蒋伯韩任校长,
               县文教科督学徐继刚为副校长,俞谦任生活指导部主

               任兼党支部书记。
                   1944 年夏,我从渔沟中学初中毕业后,吴集区区

               长吴志举推荐,约上族叔去投考大雄庵师范,找到徐继刚校长说明来意后,徐当即出了
               《中国向何处去?》一道作文题让我们写作文。过有个把时辰,我们写好后交卷了。徐拿

               上我们的作文就走了。也就一刻钟功夫,徐出来把我们领到后屋,我们见到后堂屋里八
               仙桌边上坐着一个人,个头不高,略微胖些。正在看我的作文。我们站在门口,不敢进




                                                                   9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