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光辉人生》洪泽区第一卷
P. 91

袁守华,男,汉族,洪泽县人,1932 年 4 月出生,194

                                            8年 2 月参加革命工作,1949 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初中
                                            文化,历任淮宝县双沟区通讯员、党校学员、土地复查工作

                                            队队员、淮阴县党校学员、宋集乡整党工作队队员、洪泽县
                                            高涧镇镇长、指导员、成河公社共青团书记、整党队组长、

                                            宣传部指导员、农村政策研究室组长、财政局副局长、局长、
                                            党组书记,1992 年 5 月离休。







                                                誓叫穷队换新颜




                   1977 年,洪泽县委书记陈兴复去本县仁和公社检查工作,发现农村有许多后进生产

              队群众的温饱问题未能解决。后经县委研究,决定从县直机关抽调一些人,又从农村抽一
              些青年,组成工作队,到这些地方蹲点,以改造后进村。队长李永久,当时在农工部的我

              被抽去任副队长,协助李工作。陈书记要我去当时全县有名的最穷的生产队——仁和公社
              仁和大队康庄生产队“蹲点包队”,要求我“(康庄)一定要有新的起色,否则不能回来。”

                   初到康庄,我首先熟悉“三头”。第一是熟悉“人头”, 挨家挨户访谈,聚集人心,
              激发生产热情;第二是熟悉“田头”,了解农作物生长管理情况,改变“望天收”做法;

              第三是观察“场头”,人家场头有猪圈牛房粮囤,该村一样没有。这样一个穷村为什么叫
              “康庄”呢?原来在 1958 年大跃进时,在仁和街上有一些无业游民,靠短途贩运货物(当

              时叫投机倒把)及玩弄秤杆做些小买卖维持生活。后公社通过宣传教育动员,组织这些人
              来到仁和西北角(离仁和街 2 里路,与万集搭界)一个荒摊地组成生产队,称为“康庄小

              队”,约四十几户一百余人。可是这些人一无种田技术,二无生产资金,连简单的生产农
              具都没有,因此大部分人不安心农业生产,一些人仍去外地做小买卖或捞鱼摸虾维持生活,

              或干脆靠要饭生活。在近 20 年中,当地群众是“吃饭靠粮站,烧草靠煤炭,半数人靠要
              饭”,更未向国家卖过一斤余粮。他们的住房也年久失修、墙倒屋塌,全村一半人家是玉

              米杆和高粱杆扎的草门,甚至一些人家就没有门。
                    熟悉情况后,我召开了群众大会,带领他们研究改变贫穷面貌的方法。当时多数人




                                                                      87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