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8 - 《光辉人生》市直第一卷
P. 158
人爱戴。有一天晚上下班以后,我和一个小报务员,其实我们的岁数也不大,也就是十六
七岁吧。那时和现在的入伍年龄要求不同,现在不到十八周岁不许入伍。我们俩人溜达到
司令部对面一个路边小饭店里,两人每人要了一碗阳春面。吃了以后。两人各自向口袋里
掏钱,哪知那天两人口袋里都没有钱。把带钱的事给忘了。两人面面相觑,我小声说,你
别走,我回去拿。哪知这话被旁边桌上的一位约三十来岁的客人听见了。这位客人非常真
诚的对我们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来给。” 我们俩人当时站起来说:“别,别,我们离
这里不远,就在对面的楼上。” 谁知,说话间,那位小店的女老板也知道了情况,挺大方
地说:“算了,算了,不就两碗面吗?不值几个钱,就当慰劳解放军的!” 正巧这时,我们
台长也来这里填肚子,就把问题给解决了。打那时起,我们俩人常说,上海人,真好!当
解放军真自豪!
打那以后,我们俩好长时间没到那家小饭店吃面条。当然,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发
生过类似的情况。这些虽然是生活中的小事,但过去几十年,还印在脑子里。
我们的华队长
那是 1948 年的冬天,我和两位叔叔借助当时在地方政府
工作的一位干部的亲戚关系,经他介绍,我们投奔到当时设
在盐城的华中军政大学。其实我这两位叔叔只比我大一岁,
是因为他们辈份比我大。到了军政大学,这里除了不发武器,
其他都和部队一样。出操、上课、听报告。
我们三个人是班上年龄是最小的,只有十六、七岁。队
长和教导员都是女的。她们对我们三人格外关心和照顾,还
特地来宿舍教我们如何打背包,如何整理内务。有一次出早
操,我只顾快了,帽子未戴就跑出去站队,别的同志朝我乐,
我还莫名其妙,再一望,只见华队长,一路小跑的把帽子递
到我手里。我不好意思的“嘿嘿”两声。华队长脸上总是挂 1954 年任海军报务员
着和善、慈祥的微笑,让你自然而然地知道以后该怎么做。
有一天晚饭后,我们全体学员到大礼堂去看演出,演的是《白毛女》。这是我第一次有这
样的经历,在这么大的礼堂里,看这么好的演出。《白毛女》的故事深深的留在我的脑海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