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8 - 《光辉人生》市直第一卷
P. 168
丁大权,男,汉族,灌云县人,1928 年 12 月出生,1947
年 10 月参加革命工作,1949 年 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
年 10 月参加华东卫校学习,后被分配到华东野战四院、司令
部、苏北军区政治部工作,转业后任灌云县四队区卫生所所
长,防疫站股长,市总工会办公室副主任,人民剧场、和平
剧场经理;1971 年起历任清江市钢铁厂政工科科长,清江淀
粉厂厂长,清河环卫处书记;1990 年 3 月离休,享受县处级
政治生活待遇。
我的革命情结
我于 1929 年 2 月出生在灌云南岗一个农民家庭。抗战初期,日本鬼子从连云港登陆,
我的家乡很快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日本鬼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记得,当时只要日本
鬼子下乡扫荡,老百姓就四处跑返,躲到荒郊野外。然后,家里的鸡、鸭、鹅、牛羊等就
遭了殃。鬼子将捉到的牲畜架在火堆上,烧的半生不熟就吃了,临撤退时,还不时在老百
姓的面缸里拉屎拉尿。为了防止鬼子下乡抢粮,老百姓只好把粮食埋在地下,因地下潮湿,
粮食没几天就烂掉了。为了保命,老百姓还是要吃,吃了以后就中毒、生病、拉肚子。有
一次跑返,恰逢大雨,母亲将我藏在河堆下,大雨下了整整一天,我人泡在水里冷的发抖。
雨后,我生病发烧四十天,又缺医少药,病也迟迟不见好,人是骨瘦如柴。就这样,鬼子
又来扫荡,父母驮着我跑返,几番折腾,我几乎送了性命。
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凄苦难熬。这时家乡有了共产党的地下组织,他们宣
传发动,号召广大贫苦农民拿起武器,奋起抗日。就这样,家乡的抗日活动在地下党的领
导下,也有声有色地展开了。我的哥哥丁大松也参加了地下组织。我家共有亲叔兄弟四人,
其中以叔兄丁大松文化程度最高,他能说会写,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童年的时候,我最喜
欢听他唱歌,特别是那首《在松花江上》,虽然时间已过去近七十年,但当时的情景还历
历在目,铭记于心(当年他用过的二胡等遗物已被灌云县烈士陵园青少年教育基地收藏)。
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他将生命置之度外,利用自己的特长向贫苦民众宣传抗战,动员青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