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光辉人生》市直第三卷
P. 95
葛军朋,男,沭阳县人,汉族,1927 年 2 月生,1943
年 10 月参加革命工作,1944 年 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
年 10 月至 1954 年 9 月,淮海区一支队卫生队、沭阳县警卫团、
35 旅 103 团卫生队、89 师 265 团一营卫生队、59 师炮兵团卫
生队、69 师炮兵团卫生队任士兵、卫生员、助理军医、所长、
干事、副队长;1954 年 10 月至 1955 年 8 月,江阴卫生科副科
长;1955 年 9 月至 1960 年 8 月,上海第一医学院,山东医学
院学习;1960 年 10 月至 1970 年 3 月,江阴县人民医院、淮阴
地区卫生所、淮阴卫生学校革委会任副院长、副科长、主任;
1970 年 4 月至 1983 年 7 月,淮阴地区治淮指挥部副组长、淮
阴地区水利局科长;1983 年 5 月离休,享受厅局级医疗和乘车待遇。
党的关怀照我心
党的培养和教育,让我从一个普通的农村穷孩子变成一名能为革命事业做些贡献的革
命干部。晚年党和国家又给予我那么高的精神荣誉及物质
待遇,这份沉甸甸的党的情意我将永远传递下去。
我的老家在江苏省沭阳县马厂,为沭阳五大荡湖地之
一。一年只收一季小麦,每亩地大概产粮一百多斤。要是
遇上了大水时节,一年一季小麦都收不到,土地多的大户
人家还能勉强糊口,我们家地少根本就不够吃,没有其他
的生活来源,只能挑些野菜来充饥。这样的生活没能支撑
多久,家人就开始了逃荒的生活。到我八岁的时候,大爷
和我的父母都去世了,年长的一辈只剩下大妈,家庭失去
了主要的劳动力,哥哥不得不成家主事,那年他十八岁。
我到了上学的年龄,沭阳全县没有一所中学,只在城里有
一所东关小学,离家有六十里路,根本没有条件去学习。
后来,乡下有了私塾先生,借别人家的房子当校址,一个学生一学年交一斗(30 斤)粮
食给先生,桌凳都是自己带。我的桌子还是姐姐出嫁时的嫁妆,请木匠做的凳子现在还留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