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9 - 《光辉人生》淮安区第二卷
P. 149
戚致超 男,汉族,阜宁县人,1920 年 2 月 30 日出生,
1947 年 3 月参加革命工作,1944 年 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
年 4 月至 1943 年 7 月任保长;1943 年 8 月至 1945 年 6 月任乡
指导员; 1945 年 7 月至 1947 年 2 月任村指导员;1947 年 3
月至 1948 年 6 月在五专署门诊室任医务员;1948 年 7 月至 1950
年 12 月任江淮药房门市主任;1951 年 1 月至 1952 年 10 月任
淮安县人民医院股长;1952 年 11 月至 1956 年 5 月任盐南区卫
生所所长;1956 年 6 月至 1960 年 2 月任淮安县卫生防疫站站
长;1960 年 3 月至 1962 年 11 月任淮安县中医院院长;1962
年 12 月至 1969 年 9 月任淮安县卫生防疫站站长;1969 年 10 月至 1977 年 10 月任淮安县
林集中心卫生院院长;1977 年 11 月至 1984 年 7 月任淮安县卫生防疫站副站长。
1984 年 8 月离休,享受县处级政治生活待遇。
我为淮安防疫事业作贡献
我现年 90 岁,离休后,坚持锻炼身体,精神乐观。在 1977 年 11 月到 1984 年 7 月任
淮安县卫生防疫站副站长期间,为全县疟疾发病率降到 0.04%基本上达到控制和消灭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先后在重点发病地区施行了“两全两复”的防治措施,其余地方实行重点
人群预防服药;1979 年又实施了“一防三治压高峰”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即防蚊,休止
期根治、现症病人根治、发热病人根治,流行季节全民预防服药),使疟疾发病率逐年下
降。1982 年进行“重点防治、分类指导”,发疟率在 1%以上的村进行“两全两服”,对全
村人群进行春季休根服药,夏季和年终清理复治;发疟率在 1%以下的村,对往年有疟疾
史者及家属四邻进行重点人群服药。设立防蚊、灭蚊和蚊媒观察试点,对发热病人采耳血
涂厚薄玻片,显微镜下查找疟原虫。多次承担省、市有关单位的疟疾防治课题。在丝虫病
防治中,我先后多次组织全民服用海群生食盐全民防治措施。1980 年 9 月,卫生部组织
湖南、湖北、广东、江苏等 5 省丝防专业人员在淮安进行考查验收,血检阳性率为 0.69%,
达到国家验收标准,为我县在 1985 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奠定
了基础。(作者:戚致超)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