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光辉人生》淮安区第二卷
P. 46

朱广林 男,汉族,淮安楚州人,1925 年 7 月出生,1945

                                            年 5 月参加工作,1949 年 1 月入党。6 岁起读了二年私塾,然
                                            后在小学读书(至五年级)。1937 年抗日战争开始后,随父母

                                            迁回淮安老家。在乡间又读一年多私塾。1940 年,到江苏省立
                                            第一临小(因战事从淮阴迁淮安东南乡)六年级读书。当年暑

                                            后,读淮安县中初一。第二年,到镇江读初二。因家境困难,
                                            1942 年春,到上海投亲(姐姐、姐夫在上海做生意)。先后在

                                            上海二年(即农忙时回家种田,农闲时投亲)。1945 年春,在
                                            家乡参加了革命工作。家乡已属民主政府。当时已二十周岁,

                回忆顽政权、伪统治时期,过日子艰难。职务先后是:石塘区财经分局工作队员;日本投
                降后,淮安县马甸区政府会计;解放战争期间,大石圩区会计;1949 年初入党;解放后,

                平桥区粮食分局主任,财粮助理。1951 年秋,调县机关工作。曾担任农税科、财粮科文
                员、县人委办公室文字秘书。1958 年,调淮安县席桥初中任校长五年,1963 年调县平桥

                中学任校长 16 年,1979 年到 1982 年春,在县解放中学(后改三中,现为吴承恩中学)
                任校长、党支书。

                     1981 年 12 月离休,享受县处级政治生活待遇。


                              每一件革命工作的成功都扎根于群众之中






                     记得是在 1945 年,当时还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在平桥区参加革命工作,具体管理财

                粮工作。有一次,我到区里去报账和联系其他工作,途中,突然在距离我不到 100 米的地
                方被日本人和伪军设下了岗哨,查过路行人。当时我只见很多人在排队,还不知道具体是

                什么情况,这时多亏前面的老百姓及时把这条信息往后传,很快就传到了我这里。现在回
                去也不可能,会引起怀疑,我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好主意。把随身携带的账务等物品塞进

                了路边的草堆里,接着就继续往前走,到了检查哨所时,敌人对我很怀疑,对我问这问那
                的,多亏身边的老百姓说,“这是我们家乡的教书先生。”这才把我放走,使我逃过了一劫。

                     多年来,许多成功的事业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每一件革命工作的成功都扎根于群众之
                中。(作者:朱广林)




                                                                      42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