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光辉人生》淮安区第二卷
P. 56
吴芝鼎 男,汉族,淮安市楚州区人,1928 年 8 月 16 日
出生,1947 年 2 月参加工作,1948 年 8 月入党。1947 年在阜
宁县罗桥区角巷小学任教师;1949 年 10 月淮安师范附属小学
任教师;1954 年 4 月淮安县黄集中心小学任校长;1955 年 7
月调淮安县教育局教研室工作;1956 年 5 月调淮安县淮城镇任
文教助理;1958 年 6 月调淮安县席桥乡任文教助理;1960 年 7
月调淮安县城南中学任校长;1962 年 6 月调淮安县席桥乡任文
教助理;1971 年 7 月调淮安县盐河中学任校长;1975 年 7 月调
淮安县新华书店任经理;1981 年 9 月调淮安县第四中学任校长;
1984 年 6 月任淮安县第四中学调研员。
1989 年 6 月离休,享受县处级政治生活待遇。
让淮城中学更像一所学校
淮城中学就是现在的楚州实验中学,建校于 1978 年。楚州实验中学是 2006 年刚刚使
用的校名。学校现有 36 个教学班,1600 多名学生,占地面积 1.3 万平方米(生均占地面
积约 3.3 平方米),校舍面积 1.2 万平方米,高级教师 21 名,区首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
师 6 名,区基础学科教育指导组成员 13 名,市“十百千工程”重点培训对象 8 名,享有
市政府特殊津贴 1 人。学校从 1997 年以来先后荣获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
“示范初中”、淮安市“示范学校”、“素质教育试点学校”、“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这所学校在建校之初却是以脏乱差而出名的学校。
我于 1981 年到楚州实验中学(原淮城中学)担任校长。刚来的时候,淮城中学根本
就不像一所学校:只有两排平房,十六个教室,千余名学生,四周全是荒田,没有大门,
没有围墙,西侧是坟茔地,教室南面是菜农周转肥料的大粪坑,教室北面是七户住户。总
之,条件太差。
我来到淮城中学后,决心要改变这种面貌。为此我采取了几项措施:
第一,以身作则。不多拿钱,不少做事。自己身为校长还主动代三个班级六节政治课,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