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2 - 《光辉人生》市直第一卷
P. 212

究所 200 多名工程机械技术人员全部调进清江拖拉机厂工作,又将淮阴师范学院划归为清
              江拖拉机制造厂。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在领导重视和各方面的支持下,一个年产 5000

              台中型拖拉机制造厂终于投入生产,并拿出三台拖拉机样机,向地委、省委、省政府报喜。
              这时身为拖拉机制造厂的厂长、党委副书记的我,又积极带领 4000 多名职工和技术人员,

              千方百计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发展生产,到 1980 年,我们已顺利达到 3500 台的年生产能
              力,为实现年产 5000 台拖拉机的设计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1 年,地委调我到地区协作办工作,开
                                                        展经济技术协作,以及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主

                                                        持拟定乡镇企业发展方向和有关政策,报请市委、
                                                        市政府批准,较好地促进了各县区乡镇企业的发

                                                        展。从 1985 年到 1989 年全市乡镇企业从 8698 个
                                                        发展到 382914 个,产镇从 11.23 亿元发展到 78.2

                                                        亿元。离休后,在振兴淮阴老区经济技术咨询委
                                                        员会工作,为企业进行技术咨询和引进奖金。如

                1951 年光华化学厂发电部全体同志合影                    我们帮助淮阴橡胶厂从韩国引进 8000 万元资金,
                                                        合作生产汽车用轮胎。目前,该厂已成为我市重

              点外资企业,生产形势很好,为淮安增加税收和职工就业作出了很大贡献。(作者: 笪生)
























                                                                   210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