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光辉人生》市直第一卷
P. 5
李登先,男,汉族,洪泽县人,1926 年 9 月出生,1940
年 8 月参加革命工作,1942 年 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 年
8 月至 1946 年 12 月淮宝县农救会、青救会主任;1947 年 1 月
至 1949 年 3 月任华东野战军七纵队后勤部宣传干事,泗宿县区
委副书记;1949 年 4 月至 1964 年 12 月宿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部长;1965 年 1 月至 1974 年 3 月任宿迁县委副书记、机关党
委书记 ;1974 年 3 月至 1981 年 4 月任沭阳县委书记、革委会
主任,淮阴地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行署副专员;1981 年
4 月至 1986 年 5 月徐州地委副书记,连云港市委副书记兼政协
主席,淮阴市委副书记;1986 年 5 月至 1993 年 3 月淮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1993 年 12
月离休。离休后,任市扶贫协会会长、人大理论研究会会长、老促会名誉会长,2004 年
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丹心映夕阳 余热献扶贫
在周恩来总理的家乡淮安,有一位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退下来的老共产党员,离休
十多年,还耕耘在扶贫战线上,他就是
李登先同志。
一、改造中低产田
在调查贫困地区致贫的原因中,不
少是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旱涝不保
收,农业产量低而不稳。大量调查后,
李登先果断地确定要脱贫,农业必须稳
产高产,要稳产高产必先改造中低产田。
当时试验测算,改造一亩中低产田,劳
1977 年深入农村考察农业工作(右三)
力除外,至少要 200 多元一亩,一个乡
没有几百万元是动不起来的,偌大的投入从哪里来?于是他开动脑筋向省老领导、水利部
门等求援,争取到省里资金 400 多万元,先以涟水县的南禄、方渡两乡作试点,用了 2
年半时间改造中低产田 4 万多亩。涟水县方渡、南禄两乡中低产田改造的成功,南禄两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