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光辉人生》市直第一卷
P. 53
渡时期发生巨大变化,使得因战争连年满目疮痍的经济
得到全面恢复,盐产量也得到连年增长。1953 年 5 月,
我代表全场盐工赴北京出席全国总工会第七次代表大
会,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
合影留念。中央领导人对工会工作和工人阶级的高度重
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终身难忘的印象。1953 年,国家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淮北盐场
被列为全国 1000 万元以上限额投资的重点单位,为盐场
迎来了一个历史性发展机遇。
此时,淮北盐务局局长蔡公正同志调出,淮北盐务局
党委书记叶志俊同志兼任局长,我被任命为局第一副局
长、党组书记,主持日常工作。我当年 29 岁,此刻担任
此要职,既深感荣耀,也深感责任重大。
我和同志们一起,制定了盐场“一五”建设的总体规划,主要内容为投资 1400 万元
改造基本设施,至“一五”期末的 1957 年盐产量达 100 万吨等。所从事的重大基本建设
项目中对盐场经济长远发展最具意义的有两个:一是百里海堤的兴建。到 1957 年,盐场
建成了从西北向东南、全长 90 余公里、5.53 米高的大海堤。此堤将整个淮北盐场包括周
围的广大农村处在铜墙铁壁的保护圈
内,不仅确保了数万盐工和沿海数千
平方公里内人民群众免遭潮灾威胁,
而且圈起来的空地,可修建水库和蓄
水滩,面积达 153 平方公里,使盐场
面积扩大了一半以上。二是大型电力
扬水站的建设。自古以来制盐原料海
水是依赖自然纳潮,依赖手工获取,
不但效率低下,又缺乏保障。“一五”
期间盐场共建设大型扬水站几十座,
实现了制盐第一道工序“获取海水”的机械化,确保了制盐原料上规模和稳定的供给。这
两个建设项目对盐场的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五”期间淮北盐场年产量均在 60 万吨以
上,其中 1955 年产盐 98 万吨,五年共产盐 303 万吨,为国家创收盐税 5877 万元。“一五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