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光辉人生》市直第一卷
P. 71
那是在 1953 年,江苏省刚成立,中央指示,要从我省贮备的荞麦备荒种子中,尽可
能调剂给北方几个受灾省补种改种。当时我在省农林厅良种管理所检验室工作,同室工作
的还有张凤鸣、高树人两同志。荞麦备荒种子的入仓检验都经我们检验合格后才贮备的,
国家规定荞麦备荒种的发芽率不低于 80%。由于调剂任务大,救灾时间紧,国家农业部派
沈增侃、郭树藩两位工程师率组来江苏督办并到实地复检这批种子。他们做发芽试验发现,
这批种子发芽率只达 60%左右,与我们进仓检验结果差距较大。是什么原因呢?经了解:
他们是按粮食种子常规方法进行发芽试验的,发芽率是低了,但并不反映种子本身的真实
情况,于是立即采用我们的一套方法,将入仓检验时的原样品突击重做发芽试验,结果与
进仓检验的结果无异。双方分别向领导作了汇报, 最
后同意,由我方签名盖章后发运灾区。那一年我们江
苏支援外省的救灾荞麦种子达三、四千万斤,都及时、
保质保量在用于灾区补种,受到了中央及有关部门的
表扬。1954 年农林厅千分之一的调资指标分配给了
我。
那么荞麦种子有哪些特点,采用什么方法发芽
试验呢?荞麦种子的特点是种子呈菱形,壳厚、表面 1990 年 5 月与香港大公报尹经理留影
有腊质,种实淀粉含量多,发芽试验时不易渗水,发
芽势弱,易霉烂,而大田却能满足它的生长条件,则
不存在上述问题。因此得出一个结论,在做发芽试验
时,要尽可能创造趋同于荞麦种在大自然土壤生存环
境的条件,即采取:1、用 1‰的福尔马林稀释液浴
种消毒;2、让消毒后的种子在清水中浸泡 1 小时左
右,以吸足水份;3、用二重皿加烧钵垫子衬底做发 1999 年年春节与老伴在阅读《银潮》
与涟东县委宣传部同志合影(后排中)
芽床;4、改草纸为脱脂棉用作发芽纸(底),使种子陷在棉中,让菱形多边接触湿棉;5、
每天检查 1 次,保持发芽所需水份,其它如补温等与常规方法同。
上述事例使我体会到:荞麦种子发芽试验是件小事,但联系到救灾种子就是大事,
可谓小中见大。从现在观点看,这一方法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值得我们这一代人的回忆。
(作者:俞祝成)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