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2 - 《光辉人生》市直第三卷
P. 132
无可估量的。
1949 年底,《淮海报》社随地委专署机关一起,从清江城内迁到沭阳县城办公。这
时,我在报社做记者工作,有一次采访至今记忆犹新。当时,采访的地点是灌云东部一带,
因为一、二十天后,淮阴、盐阜两专区要在滨海县响水口镇联合召开公审大会,处决一个
已经逮捕在押的犯人:原盘踞在灌(云)、沭(阳)、滨(海)一带的罪大恶极的国民党地
方反动武装的头目徐××。在公审大会之前,要在《淮海报》上作连续报道,披露徐匪欺
压人民的罪行,灌东地区的人民遭受其迫害最为深重,其罪行要作为重点大量揭露,这件
事要我去完成。天一亮,我带上了背包、手枪、钢笔(当时干部的三件宝),经过七雄、
汤涧、吴集、南岗、大伊山等集镇,冒雨步行了两天半,才赶到了第一个落脚点——灌云
县杨集。
刚开始接触了一部分人,就察
觉到线索很多,但很分散,要圆满完
成任务,必须跑遍整个灌东地区。真
是天有不测风云,两天步行的疲劳还
未消除,老天又降了一场大雪,给行
动增加了困难。但从另一方面想,却
又有有利的一面,那就是大雪封门,
人们大都不外出了,最容易找到访谈
的对象,想到这里,我又兴奋起来。
1952 年淮阴地委宣传部全体同志合影
每天都是在雪地里东奔西跑,
从好多个区、乡到更多的村、户,从天亮到天黑,吃和住都是不定时、不定点的,来得及
就到区里、乡里找饭吃、找地方住,来不及就在村里通过村干部找可靠的人家搭伙、住宿。
白天收集材料,晚上在煤油灯下写稿,每完成一篇,第二天赶快到所在地的区政府寄出。
开始采访时,雪下得太大,道路也看不清,怕跌入沟渠,只好顺着圩堤、渠埂和成行的树
木,大胆而细心地摸索着前进。偶而遇到依稀可辨的小径上留有行人模糊的足迹,就高兴
得不得了。
采访过程中,还有两件趣事:一是到冯庄采访时,来到一个农民家,刚掀起芦柴吊
帘,一条大狗窜了出来,朝我的胸前一口咬来,我的大褂子被撕成半边芭蕉扇大小的“7”
字形的大洞。这家人连声“对不起”,怎办呢?帮我缝起来,也就完事了。我庆幸,那是
个大冷天,若是在夏季,皮肉就要受苦了。二是每天出门时,脚上穿的单布鞋还是干的,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