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9 - 《光辉人生》市直第三卷
P. 169
扬了名。
1931 年我出生在灌云县土陡沟北边五户庄,七岁随父母学戏,很快就上场演出,
十二岁已经达到“七场齐开”和“一脚踢”水平。1948 年高沟
成立群众剧团,我任团长,并光荣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这年年
底,我带团回到阔别数年的连云港演出,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纷
纷前往观看,我们常住在桑墟镇,每月由桑墟镇供应粮草,有时
还拨给经费,添置布景道具。新演剧目除了传统戏之外,还有现
代戏。如《两个错字》、《识字班》、《担架队》、《三大翻身小放牛》
等,紧密配合了当时的斗争。
我在墟沟生过孩子刚八天,就坚持登台演出。有个叫孙奶
奶的热心观众,特地在家里炖好鸡汤,泡好馓子,送到后台给我
吃,还有许多观众给我的孩子做衣服、鞋子不留姓名。逢年过
朱桂洲演出剧照
节群众还给我们送来大块大块的猪肉。有一天正在演出,国民
党的飞机突然轰炸,观众和演员四下逃散。我身穿着戏装跑到街上,正遇一颗炸弹带着哨
音飞来,一位新四军战士见状忙用一件军衣,把我连头带身包住,推向路边卧倒,炸弹爆
炸了,我得救了,我深深怀念桑墟这片热土和军民。
新中国成立以后,淮海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我也迎来了艺术生涯中的辉煌岁
月。1957 年的四月,我参加江苏省戏曲观摩演出,饰《催租》中演双姐,获得表演一等
奖。1962 年在上海演出《催租》受到观众和同行们极大好评,几家剧团来学习请教。1958
至 1962 年间多次专场演出《催租》,招待中央首长和外宾,得到肯定和好评。
1958 年我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并被选为出席北京群英会代表。
多年来,我创造了许多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舞台艺术形象,如张四姐、林黛玉、叶
金莲、双姐、秦雪梅、桃花、伍翠红、张五姐、陈妙常、红嫂等。
我对淮海戏女性唱腔的发展有较大贡献。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我的唱腔富有创造性,
人称“花褂子腔”,我创造形成了新版女腔,如新的传十字、花腔抢七字、倒板、轻板、
顶板、紧打慢唱、抒情慢板等,至今还广泛应用和流传。
“小花褂”是群众送给我的雅号,久而久之成了我的艺名,在淮海地区几乎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
如今我早已过古稀之年,过着幸福安乐的晚年生活,回忆往事倍感党和祖国的温暖。
(作者:朱桂洲)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