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2 - 《光辉人生》市直第三卷
P. 182
阮立林,男,沭阳县人,1924 年 7 月出生,1942 年 7 月
参加革命工作,1948 年 3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淮海银行部
务科文书,八庙中心小学教员,建大预科学员,官田完小、塘
沟完小教员,沭阳大众报社编辑,县委文书、秘书,淮阴地委
宣传部文艺科干事,淮阴专署文教科、文协、文教局秘书、科
长,灌云伊卢公社下放,淮阴专署文教处科长,五七干校学员,
清江变压器厂副书记、主任,地区革委会文教局科长、创作组
组长、剧目室主任,1985 年 10 月离休,享受厅局级医疗和乘
车待遇。
忆机关生产
战争年代,机关干部实行供给制。冬瓜汤就干饭,睡觉枕着半截砖。生活困难,经
费紧张,便要自力更生,搞机关生产。
记得解放前,有一段时间我在中共沭阳县委工作,每天都是小米饭、菜汤。为改善
生活,小米加工成米面,自己推碾子,蒸丝糕吃。每星期吃上一次白面馒头就感到很幸福。
从县委书记到勤杂人员,都是一样的大锅饭。穿的是发的土布衣服。一年发一身单衣、一
身棉衣,第二年就只发给补丁费,衣服打补丁是常事。自己不会补,就拿回家去叫老婆补。
因为连工资都没有,所以冬天的烤火费都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下乡出差自带被褥,住农户
家,而且要步行,如果有辆自行车就算是奢侈了。自行车坏了要修理,还得自己掏腰包。
克服困难的办法就是搞机关生产。
在开展机关生产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就拿我们县委机关二十多人来说,有组织
部、宣传部、城工部、秘书处。人们有的开荒种菜,种茄子、大葱……好在大家都是农民
出身,会种地。当时的县委书记和我们一样,推水车整土地。平整土地时他说了一农谚“不
怕草鸡窝,就怕一漫坡“,这话我至今记忆犹新。还有的同志生豆芽菜卖,生豆芽有技术,
有时长不好,卖不了就自己吃,或送给县政府机关吃,有的凑钱买轧面机轧挂面,有的买
木料拉大锯解椽子, 还曾试验过用烧碱加牛油熬制肥皂。
那时干部们大多是单身,不带家属,没有家务活儿,所以搞机关生产也能抽出时间,
并不影响工作。后来一进城,离开农村,条件改变,就不搞机关生产了。回忆过去,不能
忘记光荣传统,不能忘记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的传家宝。(作者:阮立林)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