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光辉人生》市直第四卷一
P. 57
林 克,女,汉族,四川岳池人, 1918 年 12 月出生,1938
年 2 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 年 4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 年 2
月至 1949 年 9 月,陕北公学、军委三届通讯学校学习,历任校
助教、区队长、青年干事、分队长、组织干事、机关文书、淮
安县保安科内勤、阜宁县公安局内勤股长、华中驻鲁办事处直
属大队、三野军政大学保卫科科员;1949 年 9 月至 1958 年 8
月,南京建设局人事科科长、工务局主任;1958 年 8 月至 1968
年 7 月,淮阴法院院长;1968 年 7 月至 1983 年 12 月,清江市
科委副主任,1983 年 12 月离休,享受厅局级政治生活待遇。
决心到延安
我家是自由职业者,主要靠父亲(张课一)在四川省岳池县女子中学教书,我也就
随父在小学一直读书到初中毕业。我从小就知道家境困难,读书比较认真,一直都是班
上前三名的好学生(可以免缴学费)。当初中毕业后就留校任小学教师一年,但父亲由中
学教员降到小学教员,并由城市赶到乡镇小学教书,我也感到前途渺茫,就决心自己积
蓄薪金,于 1937 年秋投考到广安县中学高中部读书。当“七七”抗战开始,就不安心课
堂读书,整天忙于上街进行抗日救国活动,搞街头演讲、文艺演出以及募捐等,这时有
高三班同学给我一份“解放杂志”,我详细阅读后又在同学中相互传阅,大家知道延安是
抗日救国的先锋阵地,它对一切爱国青年表示欢迎,也使我回忆起 1933 年红四方面军从
川向延安汇合时,我县学校停课,大批群众“跑反”,我父亲很迟才从学校回家,他劝告
家族长辈们不要害怕,“共产党是青年有为的人组织起来的”,这个我印象很深,于是我
在校就积极动员同学到延安去,并回本县与我堂兄张志浚(现在贵州省任顾问)商量去
延安的事,同时争取了我父亲和堂兄父母的支持。当回到学校时就有同学告知我说:校
长××已注意我们的行动,因他是县国民党部的重要委员,看事情不妙,就与高三班的
王珏、张志莲两位女同学商定,等她们年终到南充市毕业会考时,集中出发再奔向延安
去。待我年终考试完毕即回家,要父亲筹钱并送我到南充去,正好我堂兄和他的同学秦
送皋都在南充作初中毕业会考,待会考完毕,我们商议到南充府国民党部找个同乡给开
个护照,以使一路通行,听有的同学说(也是准备到延安的):广安县国民党部已打电报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