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光辉人生》市直第四卷一
P. 73

说如今生活好了,但是艰苦奋斗、助人为乐的好传统还是不能丢啊!”他是这样说的,也
                                        是这样做的。

                                            他始终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不论认识与否,路
                                        途远近,病情轻重,总是热情接待,尽力医治。1994 年,他家附

                                        近一位退休老人晒被子时不慎从二楼阳台上摔下来,昏迷不醒,
                                        送到市里一家医院,医院没有接收,被人推荐到他家里治疗,其

                                        子女怕治不好,病人死在家里,不肯让老人进门,他说服子女,
                                        立即救治,不过几天就治愈了。原淮阴布厂万秀兰,因患腰间骨

                                        凸出、腿骨弯曲、骨质增生等多种疾病,已瘫痪在床一年多,虽
                                        多经医院手术治疗,但收效甚微。患者慕名到他家中救治,时值

                                        三伏,酷热难当,但宋老没有半句怨言,他克服天气热、蚊虫多
                                        等困难,不怕脏、不怕累,每日四次为患者敷药。在他的悉心医

                                        治、照料下,经过三十天,患者便痊愈了。
                                             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1994 年,他拿出自己和老伴的多年

                                        积蓄,专门盖了两间平房,配置了 8 张病床和一些医疗用品,方
                                        便患者就诊。他不图名、不图利,对待病人,有求必应,想病人

                                        所想,急病人所急,坚持每年下乡两次,为农民义务治病,对一
                                        些行动不便前来求医的患者,他总是上门服务。有一次,原地委

                                        副专员厉步高老伴不慎跌断腰骨,经检查为压缩性骨折,生活不
                                        能自理。宋老听到后,立即与老伴上门为其医治,时值深冬,天

               冷路滑,外加年老体弱,行动很不方便,但他坚持每日往返两趟,为患者疗伤,经过 10
               天的治疗,老人完全康复。

                   自 1990 年离休以来,他多年如一日,坚持不懈,悉心为患者义务疗伤接骨,祛病化
               痛,远至徐州、南京等地都有人来求医问药。当时,《淮阴日报》、《淮海晚报》相继对他

               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宣传、报导,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人
               民群众中树立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现在,他的接骨疗伤被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 宋延东)











                                                                   69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