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光辉人生》市直第一卷
P. 47

淮海战役,在兵力和装备对比上,华野、中野都不占优势,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呢?总
              前委根据毛主席决策,淮海区摆战场,两支野战军除在正面战场同国民党军队交锋之外,

              在隐蔽战线上的对敌斗争更是扣人心弦。
                   本文简要选择几例,以披露淮海战役的幕后玄机,撩开秘密战线的神奇面纱。

                   (一)埋伏敌营 20 年 淮海战役建奇勋
                   1948 年 11 月 8 日,在淮海战役刚刚打响的关键时刻,国民党第三绥靖区中将副司令

              官张克侠、何基沣奉命于贾汪、台儿庄防区率国民党第三绥靖区 2.3 万余官兵起义成功,
              这对淮海战役的后续展开和良性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张、何是长期隐蔽在国民党部队中

              的两位老共产党员。张是 1929 年加入中共,按党的指示长期在西北军中工作。何是参加
              卢沟桥抗战的爱国将领,1938 年秘密访问延安,并会见毛泽东,次年加入中共。张、何

              两位中共的特别党员共同在敌军中活动,彼此不了解对方的身份,但共同的事业使他们联
              系在一起。在第三绥靖区部队内中共有 30 余名共产党员在活动,他们大多是高中级军官,

              各自联系着一大批官兵,他们是起义的核心。
                   (二)南京国防部里的中共地下党

                   从国防部中将作战厅长,到徐州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郭汝瑰将国军各种作战计划源
              源不断地送到中共方面。如 1948 年 11 月,参加蒋介石总统官邸召开的高级将领会议,讨

              论作战计划。会后,他把包括军事部署情况、江南作战计划等九件绝密文件交给中共秘密
              党员任廉儒,转给党的有关负责人。淮海战役开始后,他利用“居君侧”的有利条件,深

              刻影响了蒋介石的战略决策,特别是当杜聿明撤出徐州到达青龙集、瓦子口一带时,郭巧
              妙地促使蒋作出变撤为打的决定,把杜聿明推上了绝路。1949 年 12 月,按照中共地下党

              的指示,郭汝瑰率国民党第七十二军在四川宜宾起义。对此,蒋介石气得捶胸顿足。随后,
              邓锡候、潘文华和刘文辉等将军也相继起义。

                   (三)“王牌兵团”里的共产党师长
                   黄维第十二兵团,所属四个军、一个快速纵队,共 15 万人,是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之

              一,是华中“剿总”白崇禧手下最强大的兵团。其中八十五军一一 0 师少将师长廖运周,
              潜伏敌营 20 年。11 月 27 日,黄维兵团突围时,廖师长“冲锋”在前,然后关上大门,

              反戈一击,将黄维兵团全军覆灭。
                   在情报战线上,还有一批秘密共产党员,长期打入敌营要害部门,取得信任,甚至被

              委以重任。他们利用特殊条件,为党提供了大量机密情报,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富有传奇
              色彩的熊向晖、袁殊、沈安娜(女)、陆久之可称为这方面代表人物。





                                                                     43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