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光辉人生》市直第二卷
P. 66
林吉寰,男,汉族,灌云县人, 1928 年 2 月出生,1948
年 6 月参加革命工作,1948 年 1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 年
6 月至 1964 年 11 月,历任灌云县小学教师,校长,区文教助
理,公安局政保股长;1964 年 11 月至 1988 年 11 月,历任纱
厂保卫科科长,航运公司政工组长、党总支副书记、书记,1988
年 8 月离休,享受县处级政治生活待遇。
烽火中的南岗中心小学
灌云南岗是一个不足一平方公里有百户人家的农村贸易小街。1939 年正月,灌云
沦陷时日寇的铁蹄踏进了这个小集镇,仅几个小时就杀死群众十几个人,奸淫掳掠,惨
不忍睹。残酷的事实唤醒了有“顺民"思想的人民,知道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者的可恶、可
恨,认识到国民党“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真面目。但是很多人当时报国无门,欲哭
无泪。1940 年秋我主力部队八路军开辟淮海根据地,在南岗建立了临时政体,人民才有
了奔头。在党的教育下老百姓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青壮年纷纷参军、参干打日本鬼子。
1943 年底战争形势趋向缓和,地方政府也有了基础。为了适应建设需要,满足群众
子女入学要求,党组织决定在南岗建立中心小学。当时派南岗区学员、文教股长侍民兼
任南小校长,领导发展全区教育事业。校址设在离街南 4 华里地的小柏庄。学生入学不
受年龄、性别、文化限制,入学后按文化接受能力编入相应年级。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能接受到教育的人很少,有的初小同学有成人个头高,不少都是十七八岁的少年。另外
学校对离校较远的高年级学生,以允许住校寄宿搭伙方便学习。
战时建立起的学校不是校舍简陋,而是什么都没有。当时教师 l 0 余人,在校学生
约一百多人,高、中、低共设五个班级。教师办公室、上课教室、师生宿舍都是借用群
众民房。我入学的第一天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把我们一起寄宿的十几位同学安排到离
校一华里以外的大李庄群众家住宿。学制 6 年,我是 6 年级的插班生。当时学校的教学
原则是为政治服务、为战争服务。初小以学文化为主,高年级多参加社会活动,接受校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