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光辉人生》市直第二卷
P. 71

沈佃举,男,汉族,涟水县人, 1922 年 10 月出生,1941
                                          年 3 月参加革命工作,1942 年 3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 年 3

                                          月至 1950 年 1 月,任涟东县北集区工会、农会主任,南集区
                                          沈荡乡乡长、游击队长,涟东县涟城区委委员、区委组织科长,

                                          涟东县支援淮海战役第三担架大队教导员,盐城地委整党工作
                                          队员,南集区区委委员、区委宣传科长;1951 年 7 月至 1955

                                          年 1 月,任涟城镇书记,涟水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支部
                                          书记,涟水县农工部指导员;1958 年 2 月在江苏省委行政干部

                                          学校学习;1959 年 1 月至 1970 年 10 月,淮阴地区建筑公司支
               部书记、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地区医院(现一院)革委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1970

               年 10 月至 1983 年 12 月,任清江市搬运公司革委会副主任、副书记,清江市运输公司党
               总支书记:1983 年 12 月离休,享受厅局级医疗和乘车待遇。





                                           涟水保卫战的一段回忆




                   1945 年,日本投降时,我任涟水县南集区沈荡乡乡长,兼三个乡民兵联防游击队长。
               抗战的胜利,使我和全国人民一样,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革命老

               区实行的土地改革,使我们广大的农民生产、生活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和改善。而这一切
               随着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而化为乌有。

                   1945 年 10 月,以国民党 74 师为主的国民党军,大举进攻涟水县,由此开始了涟水
               保卫战,我奉县委、区委指示,率民兵游击队协助主力部队修工事,后被部队派往涟水

               朱码河段,带领民兵看护主力部队在河上架设的三条船桥,以确保运输线的畅通。部队
               指示人在桥在,在炮火连天、飞机轰炸的一个半月里,我们日夜坚守着船桥。在第二次

               保卫战中,经七天七夜的激战后,部队指示我们撤离。当时的一名参谋长告诉我,主力
               部队开始撤离,向山东方向转移。我听了心里很不平静,一时还想不通,怎么说放弃就

               放弃了,后来有了山东的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 74 师,击毙敌师长张灵甫才明白其中
               的道理。我带民兵撤离回乡后,又接县委、区委指示,带领民兵,协助部队一个排,看

               护部队首长的灵柩,并让我做好保密工作,告知我牺牲的是我部十纵司令员谢祥军同志,
               后由部队送往阜宁芦蒲安葬,可见战争的残酷和巨大的牺牲。




                                                                   67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