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光辉人生》淮安区第一卷
P. 10

叫周步泉。全家原有 6 口人,父亲、母亲、姐姐、我、弟弟、妹妹,后来又添了一个妹妹,

                计 7 口人。租种了属于淮安城内许、韦两个地主的三、四亩旱地,由于是砂土田,地势既
                高,又极其瘠薄,只能长些玉米、小麦、山芋等旱谷和杂粮。加上想灌溉无水源,受涝了,

                要排水又没有排水渠道和出路,旱涝灾害经常发生,每亩玉米只能收获七八十斤,小麦也
                只能收百十斤。三、四亩地,一年也不过收三、四百斤粮食,7 口人家,每人每年平均只

                有五十来斤原粮,熬汤喝粥,充饥度命,一年也要缺七八个月的口粮。从我六七岁记事时
                起,就记得一年中的一大半时光,要靠吃山芋叶、萝卜缨、麦麸、树皮过日子,我童年在

                迫不得已的时候,也讨过饭。全家住的是两间泥土裹芦苇、玉米秸秆做墙、苫上茅草的矮
                小房屋。农闲的时候,父亲到淮安城内拉黄包车,如果生意好,一两个月挣上三块五块钱,

                买上几斗粮食,靠此维持全家老小的生命。当时,邱庄 50 多户人家,只有一户人家自己
                有 20 多亩田,一头牛,一个小磨坊。第一次土改时,划成份,上级说,邱庄不能没有一

                户地主、富农,把这家定为富农。后来土改复查,重新为这家定了“富裕中农”。其余全
                是贫苦人家。一到冬天,几乎家家关门闭户,外出逃荒、要饭,或到上海“推桥头”,到

                南京、镇江“挑高箩”(拾荒、收废品)。
                       1945 年,我 13 岁时参加了儿童团(团长是陈凤亭),为维护地方政权,为抗日、为

                粉碎国民党的多次扫荡站岗放哨、送信、做宣传鼓动工作。1946 年秋,国民党向解放区
                大举进攻,淮宝地区沦陷,当时淮宝县委书记方圆擅自作主,指挥撤出,当年秋天,盐北

                区乡以上干部东撤到盐城板湖。那年我 14 岁,跟着“盐北区东撤干部”一起到了板湖。
                后来,方圆受到撤职处分。1946 年底,我党五分区命令盐北区东撤干部打回淮安,坚持

                斗争,我是 1947 年 2 月(记得是农历正月初二)随着大批东撤干部回淮宝的。我被编到盐
                北区区公所下设的情报站工作(区公所下设

                三个站:交通站、敌工站、情报站),编制
                在区队。区队是老百姓习惯上的称呼,实际

                是五分区下属的独立营(副教导员是徐克
                林)。编入区队在情报站工作时,主要任务

                是接送情报。淮安南门有一座吊桥,过往行
                人都要一一搜身,每次都很危险。一次送情

                报到南门堂子巷一个医生刘西樵家(他家是
                地下交通站),目的是为区队和武工队购买




                                                                      6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